中国电子技术网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国产射频前端行业洞察:从基础突破到高端攻坚,多模式并行破局

关键词:射频前端 智能手机

时间:2025-10-10 09:23:12      来源:网络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连续两年下行后触底反弹,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7%,达到12.2亿部。本轮市场回暖主要得益于中国国内政策支持与厂商技术深耕的双重推动:政府通过对高端制造与半导体产业的定向补贴,有效激发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小米、vivo等头部厂商的研发支出同比增幅普遍超过20%。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连续两年下行后触底反弹,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7%,达到12.2亿部。本轮市场回暖主要得益于中国国内政策支持与厂商技术深耕的双重推动:政府通过对高端制造与半导体产业的定向补贴,有效激发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小米、vivo等头部厂商的研发支出同比增幅普遍超过20%。

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安卓生态的持续扩展为它们创造了结构性机会:传音在非洲市场保持稳健运营,小米在欧洲实现突破,加之华为强势回归,共同推动了中国高端品牌在全球市场份额的重构,凸显出中国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

展望未来,Canalys高级分析师Sanyam Chaurasia指出,随着部分区域市场逐渐饱和,行业增速已开始放缓,预计将进入一段平稳发展期。直至2027年后,随着5G-Advanced与6G技术的逐步落地,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然而,在整体市场向好的背景下,中国手机产业链仍面临核心部件依赖度高的挑战。以射频前端为例,作为决定通信性能的关键模块,其全球市场70%以上份额仍由高通、博通等国际企业主导。经过近十年的技术积累,中国射频产业在滤波器、SOI、GaAs等关键工艺领域已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但在高端模组产业化与全球生态准入方面仍需持续攻坚。

射频前端从基础突破到高端攻坚

射频前端作为无线通信的核心环节,其技术路径的国产化进程呈现出“从基础突破到高端攻坚”的梯度特征。分立器件凭借较低的技术门槛,成为国产替代的起点。国内厂商在射频开关和中低端功率放大器(PA)领域已实现规模化替代,射频开关国产化率超过70%,4G分立PA市占率突破50%,成功进入主流终端供应链。

随着5G通信对集成度、小型化、多频段兼容需求的提升,射频前端从分立器件向高集成模组演进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滤波器的性能与集成能力尤为关键,直接决定了模组的整体竞争力。当前,国产厂商在Sub-6G与Sub-3G频段的模组发展中呈现“差异化突破”特征。

在Sub-6G频段(3.3–5.0GHz),由于频段数量较少、滤波要求相对宽松,国产模组已实现规模化落地,成功进入中高端手机及行业终端供应链,部分机型国产化率已达90%。Phase系列架构的高集成L-PAMiD模组实现批量生产,良率稳步提升至商业化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Sub-6G频段,BAW滤波器,如X-BAR、X-BAW等虽曾有应用,但受成本结构影响,其在整个市场的用量已急剧压缩,应用场景逐步受限。

而在Sub-3G频段(700MHz–2.7GHz),国产化进程仍面临核心瓶颈,这一挑战高度集中于高性能表声波(SAW)滤波器领域。该频段所使用的L-PAMiD等高端模组,需在极小空间内集成10–20颗裸片,并实现全球碎片化频段的兼容与隔离,这对高性能SAW滤波器的性能、尺寸和集成度提出了极致要求。

高性能SAW滤波器之所以成为Sub-3G模组的核心,根本在于其适配Sub-3G频段的卓越射频特性。与适用于更高频段(如部分Sub-6G场景)的BAW滤波器不同,高性能SAW滤波器在Sub-3G中低频段具备更优的适配性,能在该频段内实现稳定的信号滤波,有效平衡信号传输效率与抗干扰能力——既可以滤除密集频段间的干扰信号,又能保证有用信号的强度和质量,这正是支持全球5G/4G/3G/2G多模漫游所必需的关键性能。

然而,高性能SAW滤波器的设计和量产工艺极为复杂,构成了国内产业化的主要壁垒。其核心制造涉及精密的压电材料加工、电极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及裸片集成过程中的高精度封装技术,任何微小的工艺偏差都可能导致频率响应偏移或滤波性能劣化,进而影响整个模组的通信稳定性。

目前,国内在高性能SAW滤波器领域正从技术突破向规模量产与良率爬坡的关键阶段迈进。尽管少数头部厂商已在实验室层面完成高性能SAW滤波器的流片,产品的频率稳定性、插入损耗等关键参数逐步接近国际水准,但要实现稳定、低成本的大规模量产仍面临多重挑战,例如批量生产中的工艺一致性控制、原材料的稳定供应等。

因此,在Sub-3G频段高端射频模组国产化进程中,高性能SAW滤波器的自主供应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提升该类滤波器的量产水平与产品良率,将成为推动Sub-3G国产射频模组实现关键突破的核心抓手。

据集微咨询数据统计,截止24年底在分立滤波器供应能力方面,国际大厂与国内差距明显。其中,包含村田、高通、博通在内的前五家市场份额占比近八成,国内代表企业有好达电子、德清华莹和三安集成(三安光电子公司)等,市场份额占比约占4%、4%与3%。

“外采”与“自研”的权衡,射频企业的滤波器战略抉择

在国内射频行业,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与市场需求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一些设计企业如唯捷创芯、昂瑞微、飞骧科技和慧智微,选择了“自研PA+外采滤波器”的轻资产模组化方案。这种路径优势明显,企业无需投入重金建设滤波器产线,可以集中精力在技术相对成熟的PA设计上,从而快速推出产品并适应中低端手机、物联网等多样场景。同时,它能灵活选用不同供应商的滤波器,也绕开了国内在高性能滤波器技术上的短期瓶颈。

不过,这种模式也伴随一定风险,包括对高端滤波器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可能受地缘政治或产能波动影响,外采部件也会分摊利润,在成本控制和价格竞争中也容易处于被动。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卓胜微所采用的“设计+部分制造”Fablite模式,这代表了国产厂商向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深化。卓胜微通过自建以SAW/TC-SAW为主的滤波器产线,企业不仅减少对外依赖,增强了供应链自主权和客户议价能力,还能将制造环节获得的经验反馈至设计端,优化模组整体性能,并为进一步开发如L-PAMiD之类的高集成度模组、进军中高端手机市场打下基础。

当然,这种模式也面临挑战,例如需要产线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以应对手机终端的快速迭代,同时前期投入大,制造良率的稳定性也直接关系到成本竞争力。

而在产业链的更上游,三安集成(三安光电子公司)以功放代工+滤波器WLP平台模式布局射频领域,聚焦于GaAs/GaN/LT材料的工艺研发和晶圆制造,其定位更像是产业基础能力的支撑者。它通过本土化产线为国内设计公司提供制造服务,有助于降低整体产业链对海外代工厂的依赖,凭借全链条的协同优化,推动适用于5G基站、卫星通信、车联网等高端场景的射频器件走向成熟。然而,该模式综合技术门槛高,要求企业在材料、制造、封装等多环节均有深厚积累,其较长的产业链条也意味着市场响应速度依赖设计公司,因此更侧重于基站、卫通、车载等对迭代速度要求不高但可靠性要求高的领域。

纵观不同商业模式,无论是轻资产的外采策略,还是向制造的垂直整合,均指向一个共同焦点:滤波器已成为决定射频模组性能、成本与供应链安全的核心部件。而TC-SAW与SAW作为两大主流技术路径,虽应用场景各异,却共同面临发展瓶颈,并在具体困境上呈现差异化特征。

从共性问题看,专利围堵是制约国内滤波器产业突破的主要障碍。国外巨头凭借先发优势,在高性能滤波器领域已完成密集的专利布局,形成覆盖材料、工艺与结构设计的专利池,以村田为代表的高性能IHP滤波器相关专利就超过 4000项。国内企业进入市场时,要么需支付高额授权费推升成本,要么面临侵权诉讼风险,严重限制技术自主与产业化进程。

然而,国内滤波器产业的发展困境并非单一维度的专利壁垒问题,不同技术路线的滤波器产品,还面临着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与发展瓶颈。如果说国外巨头在高性能滤波器领域的专利围堵,是从技术源头和高端市场对国内企业形成 “卡脖子” 式的外部压制,那么在技术门槛相对更低的SAW滤波器领域,国内产业则陷入了一场由内部同质化竞争引发的 “内卷化” 困局,二者共同构成了国内滤波器产业向高端突破的双重阻碍。

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国内企业大量聚集于中低端 SAW 产品,同质化严重。为争夺有限市场,厂商多采取低价策略,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部分企业陷入 “以价换量” 的恶性循环,既无力投入高端 SAW(如 TC-SAW、IHP-SAW)的研发,也难以摆脱低端竞争格局,导致 “低端内卷、高端失守” 的局面持续加剧。

面对高端专利被围堵、低端市场陷内卷的双重挑战,国内一批具备前瞻视野的企业已主动跳出被动格局,一方面加速向高端滤波器领域进军以突破技术瓶颈,另一方面积极构建自主专利防御体系以规避国际竞争风险,逐步探索产业突围路径。

根据集微数据库,截止2024年末,在声表面波滤波器领域,三安光电、华芯、麦捷科技、航天微电子等多家企业已有布局。其中三安光电在知识产权方面长期持续投入,已拥有超过250个相关专利家族,覆盖晶圆、叉指换能器设计、芯片级与晶圆级封装等环节,逐步积累起应对国际竞争的知识产权基础。

图:滤波器专利申请数及专利家族数(数据来源:集微数据库)

总结

未来几年,中国射频行业的发展将形成以 “一体两翼” 为核心的战略格局。“一体” 指以高端滤波器的自主可控与创新为绝对主体,这不仅是技术攻坚的焦点,更是突破高端市场、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两翼” 则为这一主体提供双向驱动:左翼是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如汽车电子、物联网与6G预研等,为行业注入持续增长的新动能;右翼是产业链的深度协同与模式创新,涵盖Fablite、IDM与设计代工合作,通过优化产业组织模式来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此战略框架下,国内产业已呈现出“轻资产设计”“Fablite”与“垂直整合”等多种模式并存、梯度发展的健康生态。这些路径虽在资源投入与市场定位上各异,却共同印证了滤波器的战略核心地位——它既是决定射频模组性能与成本的关键,也是当前供应链自主化的最大瓶颈。

值得肯定的是,以三安光电为代表的企业正在积极构建自身的专利壁垒,这标志着行业在知识产权层面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为长远发展奠定了法律与技术基础。

纵观全局,商业模式的竞争终将归结于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实力的硬核较量。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与专利博弈,中国射频产业能否在高端滤波器及高集成度模组上取得决定性突破,将直接定义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最终地位。

  • 分享到:

 

猜你喜欢

  • 主 题:安森美产品在工业电源和工业电池充电器市场的应用
  • 时 间:2025.10.30
  • 公 司:安森美&新晔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