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技术网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编织增材电子设计与制造的数字主线

关键词:电子设计 西门子 EDA 3D打印

时间:2025-07-31 14:41:30      来源:Dave Wiens,西门子 EDA

增材制造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可追溯至 30 多年前厚膜、丝网印刷混合电路的诞生。这些技术虽从未完全淡出,但也未能如预期般与传统的层压、减材蚀刻 PCB 技术并驾齐驱。如今,各类新型材料、工艺及 3D 打印技术的蓬勃涌现正推动增材制造在电子领域的全面复兴。

增材制造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可追溯至 30 多年前厚膜、丝网印刷混合电路的诞生。这些技术虽从未完全淡出,但也未能如预期般与传统的层压、减材蚀刻 PCB 技术并驾齐驱。如今,各类新型材料、工艺及 3D 打印技术的蓬勃涌现正推动增材制造在电子领域的全面复兴。

增材制造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优化且连续的数字主线,确保设计从各类设计与验证工具流转至制造环节的全过程中,无需返工重做。

传统上,电子设备是封装在机械外壳中的独立结构;而当下趋势是将电子设备更无缝地集成到产品的最终形态中,这就要求电路具备柔性,或能贴合产品表面的轮廓。除了缩减尺寸与重量,驱动这一变革的因素还包括本地生产的定制化需求、零部件数量的精简、新型 3D 结构的开发,以及供应链的重构。

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然而,繁多的制造技术与材料使得优化目标不断变化,难以聚焦。

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设计

从设计者视角来看,这些技术可分为平面与非平面两大类。

平面电子设备的设计流程与传统层状平面 PCB 结构相近。制造工艺或许截然不同(例如采用增材打印机),但仍遵循逐层构建平面结构的逻辑。在后期生产中,它们可被弯曲或模塑为最终形态。当前适用于平面设计的先进技术包括柔性混合电子(FHE,其 IC、电池等所有组件均具备柔性)、模塑互连,以及 3D 贴合 '包裹'(如将 2D 设计转换为适配 3D 结构的形式后再进行打印)。

多年来,PCB 设计工具的进步已支持刚柔结合、局部电介质、HDI(高密度互连)、线键合及嵌入式有源 / 无源元件等技术,这些都为平面结构设计提供了助力 —— 其核心是让数字孪生更加智能。当需确保互连、阻抗连续性等特性时,可制造性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这类设计链中,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 (MCAD) 工具的作用愈发关键,但电子设计自动化 (ECAD) 与机械设计领域之间仍可能存在壁垒。

非平面电子设备可在特定空间内的任意角度、任意位置设置互连与元件。此时,电子设备与机械外壳已无功能上的分离,二者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机电融合结构。受几何形状的限制,这类结构的原型通常在 MCAD 中被设计为非电气智能结构,这意味着舍弃了数十年来 ECAD 领域积累的自动化与验证技术。目前这些结构相对简单,这种妥协尚能接受,但随着复杂度提升,对保持电气智能与模型性能的需求将日益迫切。

优化工具链

过去 50 多年来,PCB 设计与制造的工具链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优化。如前文所述,增材制造的目标是实现同等优化,确保设计从工具链流转至制造环节时无需重新设计,从而维持数字主线的连续性(图 1)。增材制造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处于研究阶段的制造技术与材料过多,导致难以聚焦于一个稳定的优化目标。

 

图 1:3D 打印机电结构的工具链。

(图片来源:西门子)

乍看之下,图 1 的流程图可能被误认为代表传统 PCB 流程,但细究会发现诸多新挑战:

ECAD 与 MCAD 的界限日益模糊,机电设计或许需要在单一工具中完成。

设计约束必须考虑所用材料的可变性。

鉴于这些新结构的运行条件,需通过多物理场分析确保性能达标。

传递至制造环节的产品模型需保留设计意图,以避免重新设计。平面电子设备可沿用现有的 PCB 模型(如 ODB++、IPC-2581),但可能需要扩展以支持更多设计元素;非平面电子设备则可能需要全新模型。两种情况下,从设计到制造的路径都可能经过 MCAD,而非传统的 ECAD 输出。

制造环节的工艺准备阶段,必须应用多材料'切片'与'路径'算法,确保结构按设计精准打印。

制造环节需集成一系列新设备。此外,传统 PCB '先制造后组装'的工艺可能被颠覆,因为在'基板构建'过程中即可集成有源与无源元件。

为应对这些挑战,西门子正依托其涵盖 ECAD、MCAD 及仿真技术的多域产品组合,与其他机构合作完善工具链、构建材料数据库、开发工艺套件,并优化从概念到制造的数字主线。

借助柔性混合电子 (FHE) 顺应有机形状的能力,电子功能如今可被集成到新兴的消费、医疗及工业产品中;而当这些产品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相结合时,便能实现实时决策与分析。增材制造恰好适配 FHE 的设计与制造需求。

西门子的 Xpedition、HyperLynx、Valor 及 NX 等解决方案,正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作,深入探究材料、工艺、工具链及增材制造各环节的演变规律,从而明确研发资源的投入方向。

增材制造的应用在电子领域仍有巨大的改进空间。西门子正与行业伙伴合作推动这些技术走向产品化,以促进增材制造的发展,并构建一条贯穿从设计到制造全流程的连续数字主线。

  • 分享到:

 

猜你喜欢

  • 主 题:Abracon高精度时钟在测量仪器中的应用
  • 时 间:2025.08.19
  • 公 司:Abr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