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对于整车低压48V电源系统有很大的热情, 48V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在过去几年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有使用48V作为辅助电源,以下我们对整车12V及48V电源系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本文作者:Jaylen Fu,Andre Mourrier;
48V电源系统介绍
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对于整车低压48V电源系统有很大的热情, 48V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在过去几年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有使用48V作为辅助电源,以下我们对整车12V及48V电源系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传统燃油车以12V作为主要的低压电源系统,为了降低碳排放,在原来12V系统上增加了一套48V电源系统驱动电机,提供辅助的动力输出,就是我们的轻混车系统,但是这套系统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纯电车也以12V作为主要的电源系统,但是随着整车功能越来越丰富,有些纯电车增加了一套单独的48V电源系统,给一些大功率的负载(例如电子防倾杆,主动悬架等)提供电能。这些功能大大提升了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是同样带来了整车系统成本的上升。
随着整车功能越来越复杂,电压系统的功率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大功率低压系统的成本,一些主机厂提出了整车低压系统从12V升级到48V。但是目前由于48V的供应链还没有完全成熟,不得不保留一部分的12V系统,当前国内主机厂主要研究的是12V和48V混合的电源架构。
48V收益分析
48V电源系统相比于12V系统电压上升了4倍,根据简单的P=UI公式,对于相同功率的应用电流将变为原来的1/4。整车工作电流的降低为整车带来很多收益,以下内容将从电流减小后带来的收益进行讨论。整车成本的变化是一个系统性的话题,本文只是从48V系统产生的收益方面进行分析,整车采用48V后还存在很多挑战,并不能从本文评估出48V系统的整车成本的变化。
降低线束成本
整车的线束线径是根据其通过的电流来决定的,电流越大需要使用越粗的线束。以1kW应用为例进行分析,12V系统线束上会流过83.3A的电流,需要大约10mm2的线束;48V系统线束上流过20.8A的电流即可,对应需要大约1.5mm2的线束。因为使用了更细的线束,线束成本将会大大减少。我们以铜价来简单估算一下10米线束的成本变化:
• 10mm2的线束中铜的重量按照89.6g/m来估算,那么10米线束中铜的重量为896g,
• 1.5mm2的线束中铜的重量按照13.44g/m来估算,那么10米线束中铜的重量为134g。
按照0.075元/克铜价估计,48V相对于12V来说10米线束将节省85%(57.15元)的成本。
如果考虑整车最小线径的限制,通过计算整车不同功率的线束长度,即可估算出整车改为48V后所有线束节省的成本。
更低的功率损耗
CLTC(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续航里程测试标准的平均车速为28.96km/h,假如某车的CLTC续航里程为700km,整个CLTC续航里程的测试时间为24小时,那么车辆行驶时的功率损耗每减少41W(1kWh/24h),相同的CLTC续航里程,整车动力电池就可以减少1度。降低整车的功率损耗不仅可以简化热设计,减少碳排放,增加续航里程,还可以降低整车动力电池成本。
48V系统可以降低整车功率损耗也主要是因为电流的明显减少。还是以1kW应用为例,对10米线束上的功率损耗进行分析:
• 10mm2线束的线阻为1.82mΩ/m,流过83.3A电流,10米线束产生的功率损耗达到126W;
• 1.5mm2线束的线阻为12.7mΩ/m,流过20.8A电流,10米线束产生的功率损耗达到55W;
1kW应用的10米线束,线上的功率损耗可以降低56%(减少71W),对应的动力电池可以减少1.73度。如果48V使用更粗的线束,虽然会增加一些线束成本,但是可以增加续航里程或者减少动力电池成本。具体如何平衡线束成本和功率损耗,需要做更详细的数据评估。
除了减少线束上的功率损耗,整车所有用电设备的功率损耗都会随着电流的减小而有明显的降低(P=I2R),包括MOSFET,DCDC,高边开关等等。
更灵活的功率器件选择
从12V系统改为48V系统,所有和48V相关的半导体器件耐压都要增加,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都要升级,无疑会带来一部分的成本上升。但是对于通过较大电流的功率器件(75W以上),相同功率条件下根据P=I2R,电流减小为原来1/4,那么可以选择原来16倍Rdson的半导体器件。
还是以1kW应用举例,假如12V应用中选择Rdson低于0.15mΩ的MOSFET,那么48V同功率应用可以选择Rdson低于2.4mΩ的MOSFET。功率器件的选择更多,对于更大功率的应用也不需要MOSFET并联,简化了系统的设计复杂度。如果48V系统设计中选择更低Rdson的功率器件来减少半导体器件上的功率损耗,不仅可以增加续航里程还可以减少热设计的复杂度。
更简单的热设计和电流设计
功率越高汽车用电设备的热设计越复杂。48V系统的电流减小后,对应用电设备的热功率也变得更低,使得整车的热设计变得更容易。原来12V大功率的用电设备必须使用金属热沉甚至水冷,改用48V系统后可以使用普通的塑料外壳。不仅减少了功率损耗,节省了材料成本,还可以降低整车的重量。
超过100A的大电流接插件成本很高,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接插件,对于12V系统中超过1kW的应用需要特殊的接插件和线束支持,如果改为48V系统,原来100A的电流降低为25A,接插件的成本会更低,同时接插件的可选择性会多。当然还要考虑48V接插件需要提高耐电化学腐蚀的特性,防止电弧等新的特性要求。但是总体来说48V使得大功率的接插件选型更容易。
减轻整车重量
线束,接插件和散热片的设计和使用都会影响到整车重量,而这些零件的选型和设计与其流过的电流有直接相关。随着48V系统的电流减少,整车的重量会有比较明显的降低。相关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每减少100Kg重量,续航里程可提升10%-11%,还可以减少20%的电池成本以及20%的日常损耗成本。现在的电动车车重越来越大,整车轻量化同时可以简化很多线控底盘功能(转向,制动,悬架)的开发,由此可见整车轻量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由前面线束的分析可以看出,48V电源系统可以使用更细的线束,意味着整车线束质量会有比较明显的降低。1kW应用的10米线束,铜线的重量从896g降低为134g,重量减轻了85%。
更低成本的大功率功能开发
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多,有些新功能的功率需求很大。对于大于1kW的应用,需要特殊的线束,接插件和散热设计,甚至更大的功率根本无法实现。只有提高系统电压,才可以支持更多的功能,同时大大降低大功率系统的成本。随着汽车品牌向上的需求,未来整车会需要更大的功率来增加车辆功能,提升品牌形象。
英飞凌的48V半导体产品
英飞凌针对48V的应用不仅在汽车行业,还在服务器和通信电源领域拥有多年的客户应用经验,同时积累了丰富的48V半导体器件。随着整车功能的增加尤其是线控底盘等技术的发展,低压系统的输出功率要求越来越大,48V电源系统将会成为未来重要的技术方向之一。英飞凌作为汽车行业领先的半导体厂商,不仅可以为48V应用提供电源芯片,高边开关,Gate Driver,桥驱芯片和MOSFET等半导体器件,还可以为客户提供48V智能配电,HV-48V DCDC,48V-12V DCDC,48V线控底盘控制器,48V热管理控制器等系统级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英飞凌现有的48V半导体器件和Demo板可以满足目前大部分的48V应用需求,并且可以支持OEM和Tier1做快速评估。
但未来的48V依然面临许多技术挑战:48V电压标准不完善限制了新的48V半导体器件的开发,尤其耐压的标准对半导体器件影响很大,原有小功率执行器(水泵等)采用LIN通讯在48V平台上急需低成本平替方案,48V的爬电距离不仅会影响PCB板的设计还会影响到半导体器件的封装。从整车角度48V的电弧的检测和抑制更加重要,同时12V和48V混合电源系统,任意一个单点失效不能使48V和12V短路,整车接地和走线也会变得更加复杂。未来英飞凌会针对这些挑战开发更多的48V半导体器件,推动48V技术的发展。
分享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