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技术网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PCB无处“安放”?几个工业PCB互连技能点,帮你解决!

关键词:PCB 工业PCB互连技能点

时间:2023-03-17 10:51:15      来源:贸泽电子微信公众号

众所周知,PCB板设计是电子设计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检验硬件工程师技术实力的试金石。不过,如果你希望在“画板子”这种板级设计之外,还能够向电子产品的系统级设计进阶,那么PCB之间的互连设计,就成了一个必须掌握的技能点。

众所周知,PCB板设计是电子设计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检验硬件工程师技术实力的试金石。不过,如果你希望在“画板子”这种板级设计之外,还能够向电子产品的系统级设计进阶,那么PCB之间的互连设计,就成了一个必须掌握的技能点。

之所以要考虑PCB之间的互连,原因很好理解:如今电子系统日趋复杂,再考虑到系统扩展性的要求,想要将所有功能在一块大PCB上实现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就需要化整为零,将不同的功能放在不同的PCB上来实现,再将这些“小”PCB相互连接起来构建完整的大系统。

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在实战中,如何通过优化的布局让PCB各就其位,合理地安放在系统中,往往是一件令工程师困扰的麻烦事。在许多设备的机箱中,我们都能见到由于“无处安放”而被草草放置的PCB。

想要合理地“安放”好所用的PCB,让它们各得其所,又能够彼此可靠互连,这其中有不少技术问题要仔细考虑。

首先,要充分考虑空间利用最大化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设计中尽可能使用高密度、紧凑型的互连解决方案。

其次,也需要考虑互连方案的可扩展性,确保其能够提供足够多的产品选项以应对多样化的设计需求,提供更大的设计灵活性。

再有,现场的易装配、可维修性也十分关键,这可以大大减少设备维护、检修等成本和劳动强度,同时也有利于减少人员操作失误的发生。

此外,在工业等复杂环境的应用中,在EMC和安全防护方面通常还会有更高的要求。

最后,最终设计的方案还需要考虑美观、井然有序,并符合设计规范,这才是“工程师美学”的更高境界。

想要实现以上这些设计目标,就需要PCB方案产品来提供助力。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两种常用且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板对板连接器和模块化的电子壳体。

板对板连接器

硬件工程师对板对板连接器一定不会陌生,与其他连接器相比,板对板连接器无需线缆,通过针脚直接将PCB板连接在一起,让电源、信号与数据的传输链路更短,设计也更为紧凑,因此其在低功耗、信号完整性、小型化设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板对板连接器对于实现功能扩展、提升设计灵活性、优化系统成本等也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板对板连接器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让不同PCB之间的连接更加“随心所欲”,以避免出现PCB难于“安放”的尴尬问题。

Phoenix Contact的FINEPITCH系列产品就是一个优秀的板对板连接器系列。该系列中0.8mm和1.27mm间距的产品,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6Gbps,额定测试电压为500VAC,工作温度范围-55°C至+125°C,能够实现在较小空间内的信号和数据传输,非常适合于工业PCB连接。


图1:FINEPITCH系列板对板连接器(图源:Phoenix Contact)

FINEPITCH系列板对板连接器之所以性能表现不俗,其中0.8mm版本采用的ScaleX双面触点系统更是功不可没,该技术对于实现稳定而灵活的PCB连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图2:ScaleX双面触点系统(图源:Phoenix Contact)

首先,ScaleX技术采用内外双触头设计,可实现孔式和针式两种连接,即使在紧凑的空间内也具有良好的抗振性能,确保了稳固而可靠的连接。

其次,ScaleX触点系统还有相当出色的“容错”设计——其提供的公差补偿功能,在配接时允许±0.7mm的中心偏移,以及2°/4°的倾斜度偏差,可有效防止壳体内部触头因错配造成的损坏,令连接器更加坚固耐用。


图3:ScaleX技术出色的公差补偿功能(图源:Phoenix Contact)

此外,ScaleX触点系统具有针式和孔式两种连接方式,可实现不同的堆叠高度——0.8mm系列堆叠高度为6mm至12mm(未来会扩展到20mm),1.27mm系列堆叠高度在8mm到13.8mm之间,给用户提供更多产品选项。同时,插配时针式连接器可完全插入孔式连接器,这时仅留最小的PCB板间距;而如果想增大板间距,针式连接器可露出接触区域外最多1.5mm,且保始终留有至少0.9mm可靠的接触区域,这样的特性使其能够在产品设计或应用场景发生变化时,提供足够的互连灵活性。


图4:ScaleX技术可扩展的堆叠高度支持更大的灵活性(图源:Phoenix Contact)

在上述这些共同的优势特性基础上,FINEPITCH系列连接器0.8mm和1.27mm两个子系列产品还各具特色,以满足特定目标应用的要求。

0.8mm间距FINEPITCH连接器的一大特色,在于可以提供出色的EMC屏蔽性能。在该屏蔽型连接器的设计上,孔式连接器和针式连接器之间有很多屏蔽转换点,可将干扰电流快速释放,同时良好的焊接工艺确保了与PCB间的稳固连接,将两个外部触头同时接地,即可实现出色的屏蔽,防止信号干扰。


图5:0.8mm FINEPITCH连接器具有出色的EMC屏蔽性能(图源:Phoenix Contact)

1.27mm系列产品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可以实现多种连接方式,包括夹层连接、共面连接、母板与子卡连接,以及采用扁平电缆的线对板连接,这使其可适应多样化的互连需求,让PCB的连接更为灵活。


图6:1.27mm FINEPITCH连接器可实现多种连接(图源:Phoenix Contact)

由此可见,FINEPITCH系列这样的板对板连接器,集PCB连接的可靠性、耐用型、灵活性于一身,可以帮助开发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不同的PCB“安放”妥帖。这样的解决方案在广泛的工业应用中自然会大受欢迎。

模块化的壳体系统

在人们传统的认知中,电子设备的壳体主要的功能是对内部的PCB和组件提供保护,使其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能够防止人员受到电气伤害。而实际上在保护功能之外,电子设备壳体还兼具互连的作用,是壳体内部电路或模块与外部系统相互连接的界面。

在复杂的控制系统(如PLC)中,如何通过壳体让PCB与系统中其他组件完美地“融”为一体,而非成为“格格不入”的存在,是一个十分考验工程师系统级设计能力的课题。面对这一挑战,Phoenix Contact解决方案选择的技术路径是标准化和模块化。

大家知道,在工业系统的设计中,DIN导轨由于为电气组件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安装方式,被广泛应用并成为了行业标准,支持该标准的组件无需螺丝固定而是被“卡”在DIN导轨上,整个装配过程十分简便。由此,Phoenix Contact产生了一个壳体的设计思路:

开发出一种符合DIN导轨标准的壳体,这样就能够让PCB和电子模块像其他电气组件一样也被整齐地“安放”在DIN导轨上,并与其他外部功能模块实现有序地连接;同时,在这个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再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形成多功能、系列化的壳体产品,以适应不断扩展的应用所需。

按照这一设计思路,Phoenix Contact打造出了ME-IO系列多功能电子模块壳体。


图7:ME-IO系列多功能电子模块壳体(图源:Phoenix Contact)

ME-IO壳体系统的优势特性包括:

1. 采用正面接线,支持正面直插式连接,可轻松实现信号、数据和电源线的现场连接。
2. 接线密度高,脚距3.45mm和5.0mm,可提供4位和6位连接器,18.8mm的单个设备总宽度可实现多达54个接线位。
3. 提供三种模块宽度(18.8mm、37.6mm和75.2mm),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
4. 拆装便捷,采用锁放系统,可快速轻松地锁紧和松开连接器,无需特殊工具和耗时的接线作业即可快速更换模块。
5. 连接器和插座配备多种防插错编码元件,可提高插接接口时的可靠性。
6. 提供8位DIN导轨底部连接器,可轻松实现模块间通信。
7. 借助模块固定带,可在有限空间内对连接器进行任意机械分组,进一步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想象一下,在有限的空间内,将PCB置于ME-IO系列模块化的壳体内,安装方便,连接便捷,兼顾安全和美观,还能不断扩展出新的壳体模块满足新的设计要求,这无疑可以将工业PCB互连设计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本文小结

当硬件工程师将视野从PCB的板级设计扩展到整个产品或方案的系统级设计时,就会发现各个PCB的布局和安放,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迈不过去,就会出现PCB“无处安放”的现象。

表面上这看似是一个设计“美观”的问题,而深层次反应出的则是PCB互连设计上的短板。想要补齐这一短板,板对板连接器、模块化的壳体系统都是不错的解决方案。本文所介绍的Phoenix Contact提供的相关产品和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掌握了这些技能点,你的系统级设计水平,也能上一个新台阶!

  • 分享到:

 

猜你喜欢

  • 主 题: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三相电表和S级电能表
  • 时 间:2025.01.14
  • 公 司:ADI&Digi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