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是最近非常火爆的,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都有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应用软件等部分组成。
”嵌入式系统是最近非常火爆的,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都有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应用软件等部分组成,其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该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上下层之间的关系。其中,硬件平台包括嵌入式处理器和外围设备,它们位于嵌入式系统结构中的底层;嵌入式操作系统与通用操作系统的功能类似,为用户屏蔽硬件底层的具体细节,提供了一个透明的操作空间;而应用软件则是位于嵌入式操作系统之上的,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之上进行开发。
本文主要来介绍一下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架构,也就是嵌入式处理器以及外围设备的相关知识。
1.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处理器是各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功耗、体积、成本、可靠性、速度、处理能力、电磁兼容性等方面均受到应用要求的制约,嵌入式处理器包含以下部分:
处理器内核;
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
处理器本身的辅助支持电路,如时钟、复位电路等;
片上I/O接口电路。
嵌入式处理器可以分为3类: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控制器和嵌入式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嵌入式微处理器就是和通用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对应的CPU。在应用中,一般是将微处理器装配在专门设计的电路板上,母板上只保留与嵌入式相关的功能即可,这样可以满足嵌入式系统体积小、功耗低的要求。
嵌入式微控制器又称单片机,它将CPU、存储器(少量的RAM、ROM,或两者都有)和其他外设封装在同一片集成电路里。
嵌入式DSP专门用来对离散时间信号进行极快的处理计算,提高编译效率和执行速度。DSP正在大量进入数字滤波、FFT、谱分析、图像处理等领域。
本书所讲的嵌入式处理器主要指嵌入式微处理器。(推荐阅读:如何选择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与通用微处理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少的区别,其比较如下。
相似点有以下两项。
对外的接口:各类总线及辅助电路接口。
处理功能:相似的指令功能分类。
不同点有以下几项。
指令系统中指令的个数: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指令个数与通用处理器有很大的区别,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往往由于成本等原因而有所精简,比如有些嵌入式处理器无浮点功能等。
指令的形式: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都使用精简指令集(RISC),而通用处理器则使用复杂指令集(CISC)。
处理器的结构设计:嵌入式微处理器与通用处理器在结构设计上有较大的区别,如流水线结构的设计。
处理器的工艺和应用指标: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应用在特殊的场合,因此,对处理器的工艺及应用指标(如工作的温度条件等)也有不同的要求。
小知识:
常见的CPU指令集分为CISC和RISC两种。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Computer)是“复杂指令集”。自PC机诞生以来,32位以前的处理器都采用CISC指令集方式。这种指令系统的指令不等长,指令的数目非常多,编程和设计处理器时都较为麻烦。但是基于CISC指令架构系统设计的软件已经非常普遍了,所以包括Intel、AMD在内的众多厂商至今使用的仍为CISC。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CompuTIng)是“精简指令集”。研究人员在对CISC指令集进行测试时发现,各种指令的使用频度相当悬殊,其中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它们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度却占80%。RISC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提出的。采用RISC指令集的微处理器处理能力强,并且采用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大大增强了并行处理能力。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种类极为丰富,32位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就有10多种。从下图可以看出,全球仅有4%的计算机处理芯片用于通用计算机中,而更多的则是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嵌入式微处理器内核按体系结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系列。
ARM系列:只设计内核的英国公司(在1.3节会有详细介绍)。
MIPS系列:只设计内核的美国公司。
PowerPC:为IBM公司和Motorola公司共有的内核。
68K/COLDFIRE:Motorola公司独有内核,有Motorola 68K等。
各内核的特点及应用如下表所示。
嵌入式处理器内核特点及应用
2.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是指嵌入式系统中用于完成存储、通信、调试、显示等辅助功能的其他部件。目前常用的嵌入式外围设备按功能可以分为:存储设备(如RAM、SRAM、Flash等)、通信设备(如RS-232接口、SPI接口、以太网接口等)和显示设备(如显示屏等)。
常见的存储设备有RAM、SRAM、ROM、Flash等,这些存储设备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1)RAM、SRAM、DRAM。
根据掉电数据是否丢失,存储器可以分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其中RAM的访问速度比较快,但掉电后数据会丢失,而ROM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人们通常所说的内存即指系统中的RAM。
RAM又可分为SRAM(静态存储器)和DRAM(动态存储器)。
SRAM是利用双稳态触发器来保存信息的,只要不掉电,信息是不会丢失的。
DRAM是利用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容存储电荷来储存信息的,因此必须通过不停地给电容充电来维持信息。DRAM的成本、集成度、功耗等明显优于SRAM。
通常人们所说的SDRAM是DRAM的一种,它是同步动态存储器,利用单一的系统时钟同步所有的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使用SDRAM不但能提高系统表现,还能简化设计、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在嵌入式系统中经常使用。
(2)ROM、Flash。
Flash是一种非易失闪存技术,由于它具有和ROM一样掉电数据不会丢失的特性。Flash主要分为NOR Flash和NAND Flash两种。
NOR Flash的特点是在芯片内执行(Execute In Place),这样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Flash内运行,不必再把代码读到系统RAM中。
NAND Flash能提供极高的单元密度,可以达到高存储密度,NAND读和写操作采用512字节的块,单元尺寸几乎是NOR器件的一半,同时由于生产过程很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NAND Flash中每个块的大擦写次数是100万次,是NOR Flash的10倍,这些都使得NAND Flash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享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