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技术网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从隔离到三代半:一文看懂纳芯微的栅极驱动IC

关键词:栅极驱动器 隔离驱动器 容耦

时间:2024-11-11 14:30:36      来源:网络

无论是MOSFET、IGBT,还是SiC MOSFET、GaN HEMT,每个功率器件都需要相应的栅极驱动芯片(Gate Driver IC)。一款合适的驱动芯片,可以简化你系统设计复杂度,节省研发时间。但不合适的驱动芯片,可能会让你走弯路。那么,该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栅极驱动芯片?我们专门请纳芯微技术市场经理庞家华进行了解读,庞家华深耕栅极驱动芯片多年,具有广泛的技术及行业经验。

无论是MOSFET、IGBT,还是SiC MOSFET、GaN HEMT,每个功率器件都需要相应的栅极驱动芯片(Gate Driver IC)。一款合适的驱动芯片,可以简化你系统设计复杂度,节省研发时间。但不合适的驱动芯片,可能会让你走弯路。那么,该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栅极驱动芯片?我们专门请纳芯微技术市场经理庞家华进行了解读,庞家华深耕栅极驱动芯片多年,具有广泛的技术及行业经验。

不容忽视的四项指标

纳芯微技术市场经理庞家华深耕栅极驱动芯片多年,在他看来,纳芯微最大优势便是长期与客户保持沟通,拥有大量反馈经验,并且善于结合客户系统的应用对驱动进行优化设计。他认为,在实际选型中,工程师和客户对栅极驱动四项指标尤为关注。

第一,驱动电流大小。对于栅极驱动来说,驱动电流大小都是首要关注的指标,它决定了栅极驱动的驱动能力,结合外部驱动电阻,综合决定了功率器件管子的开关时间和开关损耗,直接影响系统的效率和EMI水平。

第二,电源耐压值和欠压保护的欠压点。对于不同的功率器件,驱动电压有所不同,尤其对第三代半导体,系统噪声和电源波动会更大,有些系统会有很高的过压尖峰。这需要栅极驱动有更高的耐压能力,覆盖更多应用场景,降低EOS 风险。同时,对于不同的功率器件,欠压点也不同,在电源欠压时,如果驱动IC欠压点过低,导致功率器件不能正确关断,会使其发热产生故障。

第三, 抗干扰能力。CMTI是衡量抗干扰能力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使用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系统,开关速度和母线电压都往上走,意味系统的dv/dt更大,栅极驱动需要更强的抗共模干扰能力,也就是更大的CMTI值。

第四,隔离还是非隔离,拓扑类型。隔离驱动会更加关注封装、爬电和耐压能力的要求。拓扑类型有,半桥拓扑、低边拓扑。半桥拓扑会关注是否内部集成自举二极管、上下桥互锁或死区时间可调等参数。

栅极驱动芯片的三种类型

从上面选型参数来看,实际上栅极驱动芯片分类方法可以有很多,当然也有更加体现产品特色的分类方法,纳芯微就将栅极驱动芯片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隔离驱动。目前,市场包括光耦隔离、磁耦隔离和容耦隔离三种主流隔离技术,纳芯微隔离驱动产品均基于容耦隔离技术开发。纳芯微在此领域布局很早,是国内首个推出隔离驱动产品的厂商,国内市场份额也做到了第一,并且做到一些国际顶级Tier 1及国外车型内。

隔离驱动对可靠性要求很高,在系统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客户反馈至关重要。纳芯微隔离驱动出货量很大,所以能够收集到很多客户反馈的信息,纳芯微会根据客户陆陆续续在市场上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优化,这是友商很难相比的优势之一。

以纳芯微出货量很大的NSI6602x系列为例,该产品输入电压范围3V~18V,供电电压最高25V,有4/6/8/13V四款芯片支持不同的UVLO等级,驱动电流高达6A/8A,CMTI为±150kV/μs,有6种封装可选。对比国外同类产品,其供电电压输入范围更宽,驱动电流更大,隔离耐压等级更高,封装类型更多,能够覆盖更多应用场景。

第二类为非隔离驱动。纳芯微基于自己在隔离驱动领域的经验,逐步迈入非隔离驱动领域。纳芯微在这一领域更多考虑如何做出具有特色的产品,弯道超车,同时已经做出一些通用产品,供客户使用。

以纳芯微高可靠性高压半桥驱动NSD1624为例,该产品拥有1200V(SOP14)/700V(SOP8/LGA10)的超高耐压,+4A/-6A的驱动电流,CMTI约100kV/μs,22ns(typ)的超低传播延时。纳芯微创新地将隔离技术方案应用于NSD1624 高压半桥IC中,很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即:SW pin负压能力和高dv/dt的痛点。

第三类为第三代半导体驱动。之所以把第三代半导体单门分为一类,是因为SiC和GaN功率器件所需要的驱动与硅基功率器件有一定差异,不仅对驱动或隔离本身参数要求更高,同时需要驱动支持更多功能,比如一对一敏感工况下的保护功能。

纳芯微的碳化硅驱动兼具两方面优势,并与客户一起定义产品;氮化镓驱动目前则与一些头部行业客户或与一些氮化镓公司合作,设计出基于氮化镓的特色产品。

以纳芯微去年推出的一款合封产品NSG65N15K为例,其内部集成了半桥驱动器和两颗耐压650V、导阻电阻150mΩ的E-mode GaN HEMT,消除了共源极电感Lcs,并且将栅极回路电感Lg也降到最小,避免了杂散电感的影响。

六大核心技术的内核

支撑纳芯微栅极驱动的底层,是6大核心技术,分别为:增强型电容隔离技术、高共模抗干扰的信号调制技术(Adaptive OOK®编码技术)、高压半桥中的隔离和Level Shift技术,全面的保护功能(退饱和保护功能 DESAT、有源米勒钳位功能)、ASIL D功能安全技术及GaN驱动技术。

其中,增强型电容隔离技术和高压半桥中的隔离和Level Shift技术为基础IP技术,属于驱动芯片基本要求。尤其是国内首家拿到VDE认证报告的增强型电容隔离技术,采用双边隔离技术,是纳芯微最早开发的IP,应用于所有隔离类产品中。

在基础性IP之上,关键在于如何添加功能安全、碳化硅、氮化镓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技术要求。因此,保护功能、ASIL D功能安全技术、GaN驱动技术,则是纳芯微立足栅极驱动领域的核心技术。不止如此,纳芯微还会提供功能安全手册,帮助客户将系统设计达到足够高的功能安全等级,以通过系统级功能安全认证。

藏在容耦内的学问

通过上文,不难发现纳芯微坚定选择了容耦,而在其中藏着许多学问,这要从隔离本身说起。

光隔、容隔、磁隔三种主流技术从原理上就注定了其特性:光耦合器通过空气、环氧树脂或模塑化合物等电介质绝缘材料,将LED光源传输到光晶体管;电容耦合器顾名思义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天然能够阻断直流信号,所以电容隔离基于交流信号传输;磁耦利用变压器原理,电流脉冲通过一个线圈,形成一个很小的局部磁场,通过磁场能量传递将信号隔离传输。

光耦本身存在一定瓶颈,所以处在慢慢淘汰过程中。比如说,光耦对温度很敏感,很难做到超过100度结温;光耦寿命比较短暂;光耦开关速度很难做高,传播延时很大,一致性也不好;CMTI光耦一般只能做到30kV/µs,而磁耦、容耦一般都能做到100 kV/µs以上。这些瓶颈都会导致它在第三代半导体上应用非常吃力,而从应用趋势上看,未来又一定会大力推进第三代半导体。

“所以应用场景比较简单,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客户,还是会沿用光耦,其他情况下则会选择用容耦或者磁耦代替。对于这些客户,他们也在开发新一代平台,需要更高的性能,在新项目上面已经开始使用容耦或者磁耦的驱动芯片。”庞家华分析道。

三代半驱动有何不同

谈到第三代半导体的碳化硅和氮化镓,其最大特点是开关频率提升,功率密度更高,同时体积更小。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无疑为驱动带来了更多挑战。

首先开关频率提高会带来比传统材料大3至10倍的干扰,导致驱动芯片需要更强的屏蔽技术和过滤干扰能力;其次,由于体积变小,可能导致更大的寄生电感和电容,增加振荡和干扰;最后,碳化硅和氮化镓开关速度快,但这些材料昂贵,因此需要更多保护功能,在过流或过温时需要及时作出反应,防止损坏。

具体而言,碳化硅驱动多应用在汽车中,需要更多保护功能或是安全功能,还要保证保护功能不会过于敏感,防止误报。同时,碳化硅驱动对CMTI要求也更高,需要砍掉足够大的更高瞬变电压 (dv/dt)。通俗来讲,CMTI就是通过差分电路消除共模干扰,其难点体现在匹配性上。纳芯微的碳化硅驱动不仅拥有很强大的保护功能和安全功能,同时拥有很多CMTI方面专利,包括匹配性差分电路设计、应用场景自适应调节等,所以纳芯微碳化硅驱动的CMTI会比国际厂商的同类产品更好。

氮化镓驱动按照应用场景差异,需要隔离或非隔离、低边或自举、零伏或负压关断等多种驱动方式。纳芯微针对不同类型氮化镓应用场景,推出一系列驱动IC解决方案,助力于充分发挥氮化镓器件的性能优势,包括耗尽型(Depletion MODE, D-mode)和增强型(Enhancement mode, E-mode)的GaN HEMT。

贴近客户,造就产品

事实上,纳芯微相关驱动芯片的参数在很多方面比国外产品还好。比如,失效率(PPM)比某些国外产品更低,例如国际厂商一些产品耐压做得不够高,纳芯微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有意识地提高了耐压等级,让整个驱动芯片可靠性更高;纳芯微一些隔离驱动CMTI比国际厂商还高;欠压点方面纳芯微也能提供更多的选择,包括4V、6V、8V、12V甚至15V。

之所以造就这样的产品,是常年研发经验和客户应用的结合与碰撞。纳芯微研发人员多数拥有国际大厂经验,拥有丰富的系统测试、芯片单体测试以及量产筛选经验,同时其产品在行业拥有先发优势,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能够通过频繁的客户交流互动获取更多反馈,因此从产品设计到量产都能更加贴近客户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

“由于纳芯微客户多为电源、汽车、光伏头部企业,这些市场和应用的共同需求是需要一款高可靠性的栅极驱动产品,纳芯微明白客户的应用系统,结合自身的工艺和设计能力,打造高可靠性的产品。同时,纳芯微发货量足够大,覆盖多个市场和应用,收集信息也更多,基于这样的信息拥有自己一套系统和测试方法,尽可能地模拟出客户应用场景最恶劣工况情况,在产品量产前进行改版优化,减低在市场的失效率。”庞家华说道。

一颗完美的芯片,一定会经历不断迭代的过程。怎么用一颗驱动芯片覆盖更多行业是驱动厂商必须考虑的问题。换句话说,驱动芯片要在可靠性足够高前提下,覆盖更多的应用场景,才是最难实现的地方。而目前,纳芯微栅极驱动芯片产品品类齐全,能够覆盖绝大多数汽车、光伏及储能、工业自动化以及电源等应用场景。

汽车和工业,纳芯微的两大市场

迄今为止,纳芯微推出的每一款驱动芯片都在市场上反响很好,特别是在隔离驱动和隔离智能驱动领域。比如NSI6602V系列广泛应用于电源、OBC/DCDC、空压机、PTC等,而NSI6611A/NSI6651A则是电驱动领域的明星产品,以其优异的品质,快速占领市场份额。此外,新一代隔离智能驱动NSI67xx和带功能安全特性的驱动NSI6911系列也即将发布。

汽车对栅极驱动有着明确的要求,如效率、可靠性、安全性等,纳芯微在汽车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凡是汽车所用的驱动都有所布局,同时也在国内汽车栅极驱动领域占据了第一的市场份额。典型产品包括NSI6602x-Q1,NSI6601x-Q1,NSI6611-Q1,NSI6651-Q1,NSD1026V-Q1,NSD1624-Q1等。

工业方面,目前纳芯微的栅极驱动已经导入国内外光伏、服务器电源和电机领域的头部客户,实现稳定量产。典型产品包括NSI6601,NSI6801E,NSI6801E,NSI6801M,NSI6611,NSI6651,NSI68515等。

目前纳芯微的栅极驱动已经能够覆盖大部分客户应用场景,未来也会不断补齐自己的产品版图,为栅极驱动产品提供更为完善和具有特色的解决方案。

  • 分享到:

 

猜你喜欢

  • 主 题:PIC®和AVR®单片机如何在常见应用中尽展所长
  • 时 间:2024.11.26
  • 公 司:DigiKey & Microchip

  • 主 题:盛思锐新型传感器发布:引领环境监测新纪元
  • 时 间:2024.12.12
  • 公 司:sensirion

  • 主 题:使用AI思维定义嵌入式系统
  • 时 间:2024.12.18
  • 公 司:瑞萨电子&新晔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