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技术网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学子专区—ADALM2000实验:集成驻极体麦克风的音频放大器

关键词:ADALM2000实验 电容式麦克风 音频放大器

时间:2023-12-06 15:11:04      来源:网络

我们可以使用晶体管来设计简单的音频放大器,无论是否有负反馈。不过,负反馈能够非常有效地改善失真性能。在本实验中,我们设计构建了一个交流耦合的同相运算放大器,期望电压增益为10,输出端有一个环内射极跟随器,并且与扬声器进行交流耦合。运算放大器可提供电压增益,射极跟随器则充当缓冲区,提供驱动扬声器所需的电流。将射极跟随器放置在反馈回路内有助于提高其整体性能。

作者:Andreea Pop,系统设计/架构工程师;Antoniu Miclaus,系统应用工程师

目标

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和构建一款音频放大器,该放大器从驻极体麦克风获取小输出电压并将其放大,以便驱动小型扬声器。

背景知识

驻极体麦克风是一种电容式麦克风,其电容器极板上始终存在一定量的电荷,因而无需传统电容式麦克风中用于偏置电容器的外部幻象电源。然而,大多数商用驻极体麦克风都会集成前置放大器(通常是开漏FET电路),因此只需低压小电源。

我们可以使用晶体管来设计简单的音频放大器,无论是否有负反馈。不过,负反馈能够非常有效地改善失真性能。在本实验中,我们设计构建了一个交流耦合的同相运算放大器,期望电压增益为10,输出端有一个环内射极跟随器,并且与扬声器进行交流耦合。运算放大器可提供电压增益,射极跟随器则充当缓冲区,提供驱动扬声器所需的电流。将射极跟随器放置在反馈回路内有助于提高其整体性能。

放大器设计

驻极体麦克风包括一个开漏FET前置放大器,需要在其输出端和5 V电源之间连接一个阻值为680 Ω至2.2 kΩ的漏极电阻RD,如图1所示。在此设计中,漏极电阻设置为2.2 kΩ,采用5.0 V电源时,漏极电压约为4.5 V。


图1.驻极体麦克风输出级。

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将标称400 mV p-p信号驱动至8 Ω扬声器,随后以地为基准进行交流耦合,需要约±25 mA的电流。该放大器设计采用5 V单电源供电。因此,运算放大器直流电平偏置到2.5 V的中间电源电压,并且输入、输出和反馈信号均会进行交流耦合。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交流耦合,麦克风输出的直流电平就会与放大器输入的直流电平不同。对于电路的运算放大器部分,可使用ADALP2000套件中提供的OP484四通道运算放大器,对于电路的射极跟随器部分,则可以使用套件中包含的2N3904 NPN晶体管。


图2.放大器整体原理图。

材料

• ADALM2000主动学习模块
• 无焊试验板
• 跳线
• 一个OP484轨到轨放大器
• 一个驻极体麦克风
• 一个2N3904 NPN晶体管
• 一个8 Ω扬声器
• 一个47 Ω电阻
• 一个68 Ω电阻
• 一个100 Ω电阻
• 一个1 kΩ电阻
• 一个2.2 kΩ电阻
• 1个20 kΩ电阻
• 一个4.7 μF电容
• 一个47 μF电容
• 一个220 μF电容

硬件设置

在无焊试验板上构建图3所示的电路。


图中CBP的标注47kΩ错了,应该是47µF
图3.集成驻极体麦克风的音频放大器原理图。


图4.集成驻极体麦克风的音频放大器试验板连接。

若想检查放大器的功能,可以从电路中拆下麦克风和扬声器,然后使用示波器工具进行检查。因此,试验板连接如图5所示。


图5.音频放大器示波器试验板连接。

程序步骤

若要检查放大器增益,请按照图5所示构建设置。打开Scopy并将正电源设置为5 V。将信号发生器通道1设置为正弦波形,幅度峰峰值为50 mV,频率为200 Hz,偏移为2.5 V。尝试增加正弦波的幅度,直到观察到削波。在示波器中,监测通道1上的输入信号和通道2上的放大器输出信号。将垂直分辨率设置为100 mV/div,位置设置为–2.5 V,这样就能在示波器窗口中看到信号,如图6所示。


图6.放大器输入和输出波形。

将驻极体麦克风和扬声器连接到电路中,如图4所示。将扬声器直接移到麦克风前面,直到出现声音反馈。

问题:

1.为什么正弦波的幅度增加时会发生削波?
2.为什么扬声器和麦克风彼此靠近时会出现声音反馈?
您可以在学子专区论坛上找到问题答案。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3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6万人。携手全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analog.com/cn

关于作者

Andreea Pop自2019年起担任ADI公司的系统设计/架构工程师。她毕业于克卢日-纳波卡理工大学,获电子与通信学士学位和集成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

Antoniu Miclaus现为ADI公司的系统应用工程师,从事ADI教学项目工作,同时为Circuits from the Lab®、QA自动化和流程管理开发嵌入式软件。他于2017年2月在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加盟ADI公司。他目前是贝碧思鲍耶大学软件工程硕士项目的理学硕士生。他拥有克卢日-纳波卡科技大学电子与电信工程学士学位。

  • 分享到:

 

猜你喜欢

  • 主 题: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平台方案介绍
  • 时 间:2024.11.19
  • 公 司:安森美

  • 主 题:PIC®和AVR®单片机如何在常见应用中尽展所长
  • 时 间:2024.11.26
  • 公 司:DigiKey & Microchip

  • 主 题:盛思锐新型传感器发布:引领环境监测新纪元
  • 时 间:2024.12.12
  • 公 司:sensirion